51吃瓜网

街边国民小零食“淀粉肠“之伤与“无知之幕”

街边国民小零食“淀粉肠“之伤与“无知之幕”

“3·15”当天,央广网曝光了淀粉肠用鸡骨泥代替鸡肉、以次充好、脂肪含量越来越高、无专门国标等乱象。此后,#淀粉肠塌房#、#淀粉肠塌房不该被大家轻易原谅#、#鸡骨泥#等多个话题在热搜榜持续发酵。很多人感到气愤:怎么连吃个以淀粉命名的肠,都不安全了?一些卖淀粉肠的街头小摊生意也因此一落千丈。

街边国民小零食“淀粉肠“之伤与“无知之幕”

相比其他此前被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淀粉肠“塌房”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人人消费得起的、关于童年回忆的情怀食物,也是人们对火腿肠所用肉质不信任后的“避险之选”——既然有肉的肠可能不安全,那么名为淀粉肠,总不会有不明成分的肉吧?吃点淀粉顶多胖点呗。谁曾想,这个食品信任危机下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再次给了好吃者一个“暴击”。

消费信任建立起来不容易,要打破却是轻而易举。从这样几个场景中能直接感受消费者的失望:一经销商面对记者采访没有正面回答淀粉肠内是否有鸡骨泥,只称某牌子我们自己都不吃。网友回复:自己不吃给我们吃是吧?一销售淀粉肠的商家在直播中表示,2小时已经吃了10根淀粉肠了,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网友回复:就这十根肠能吃吧。一淀粉肠龙头企业在声明中说,经检查产品未使用各种骨泥等原料,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网友回复:没有公开车间生产视频一律当心虚处理。

“淀粉肠之殇”构成了一个明显的讽喻:如果不能构建一个保障食品安全的完备系统,就不存在什么相对安全的选择。然而,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会看配料表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为什么还有这种案例?标准制定有滞后性,监管会有力所不逮,人们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有差别,如何才能让这个安全系统更完备?答案或许就在人性之中。

1970年,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提出了一个名为“无知之幕”的思想概念,罗尔斯认为,当人们为一个社会选择正义原则时,前提应该有一面“无知之幕”,屏蔽掉身份、地位等信息,人们不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究竟处于哪个位置,就不能以完全损人利己的方式做决定,只能遵循对所有人都公平的原则,从而让社会从整体上实现正义。

同样的,如果要打造一个让人安心的消费环境,每个人心中不应该安装上这样一块“无知之幕”。从生产者、销售者到消费者,无论我们处在食品安全的哪个环节,都不妨假设下自己是整个链条中最大的受害者,再去决定要不要添加那些“科技与狠活”,决定要不要制假售假、易“毒”而食。这一定不容易,却是有关食品的公平正义,是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必须为之努力的方向。

在地摊经济热热闹闹,商业市集熙熙攘攘,文旅消费风风火火的今天,淀粉肠不会是唯一的高风险产品。谁敢说,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那些让老百姓欢欢喜喜埋单送进嘴里的“爆款”,让我们身边老人孩子、亲朋好友消费把玩的“网红产品”,就一定没有风险?淀粉肠折射的食品安全隐患,警示我们去构筑更严密的监管之网,用制度的设计、用良知的呼唤、用法律的惩戒,尽可能地让那个最不利者免遭伤害,那么每个人便都是受益者。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51吃瓜北京朝阳群众在线观看:51吃瓜的真实追踪与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