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全网的“i人e人”到底是什么?MBTI真的可以定义我们吗?
“你是i人还是e人?”
这句话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社交“暗号”。ENTJ、ENTP等,这些由4个英文字母组成的神秘代码,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性格标签,它就是当下在社交网络爆火的MBTI测试。
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个MBTI测试软件,测试人数都超过千万。在微博,与MBTI相关的话题阅读量上亿。各大线上社交平台则涌现出不少以MBTI人格类型命名的群组,基于MBTI制作的各种表情包被年轻人玩得炉火纯青。年轻人在社交过程中,也都会在自我介绍中加入MBTI代码。
MBTI到底是个啥?
MBTI测试的英文全称为“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标),由美国作家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布里格斯在20世纪40年代编制,是一种自我报告式的人格测评工具,用以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做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人格类型表现。
这个指标以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 8 种人格理论为基础,划分出四个维度,即:注意力方向、认知方式、判断方式、生活方式。
此外每个维度还有两个方向,“注意力方向”分为外倾(E)和内倾(I),“认知方式”分为实感(S)和直觉(N),“判断方式”分为理智(T)和感性(F),“生活方式”分为判断(J)和理解(P),以此衍生出16种不同倾向的人格模式。
四个维度的不同偏好倾向经过排列组合就形成了16种人格类型,4个字母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类人格特征, 比如ENTP代表好奇心旺盛的辩论达人、INTP则是与世无争的理想主义者……
简单来说, MBTI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测试。
现在大火的 MBTI,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人格测试,每个人都可以在经过漫长的答题之后,拥有一个看起来与自己十分匹配的标签,它成为了一种更年轻化、更时髦的社交术语。在生活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自称 I 人或者 E 人的年轻人,这两个字母如今迅速地替代了“社恐”和“社牛”的称呼。
为啥大家都相信MBTI
年轻人之所以会沉迷MBTI这种“赛博算命”,乃至将它作为行为指导,总的来说还是“巴纳姆效应”的作用,以及同理心和归属感的影响。
巴纳姆效应是指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参考星座内容,处女座爱整洁,有强迫症,很多九月份出生的人就会认为说的就是自己,但其实人很少有不爱整洁的。而强迫症就更宽泛了,虽然大部分人都不属于医学上强迫症的概念,但看到 app 右上角的红点就想点掉,出门时总要反复检查门锁此类类似“强迫症”的事,总会有一款和你的日常生活沾边。
再比如说 ENFP 富有魅力,独立,精力充沛且有同情心,有多少人会觉得自己是没有魅力、不独立,且没有同情心的呢?而精力充沛这一点,如果落到具体事件上就更好理解了,比如——就算白天上班的时候总是提不起精神,但手机玩游戏可以玩到半夜一点,难道不算精力充沛吗?
人们总是渴望了解自己的内心,并沉迷于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同自己相似,且能理解自己的人,MBTI测试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在赋予每个个体独特性的同时,又给予其群体性。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通过MBTI测试拓展了一些自我觉察能力,增强了自我认同感。
MBTI测试给了身处不确定性世界和不确定关系中的年轻人,一些为数不多的确定性和安全感,它能受到如此欢迎,也是意料之中的一件事。
MBTI靠谱吗?
人格测试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新奇且易接受的事物,但MBTI的科学性一直很值得商榷。
毕竟人格测试真正揭示的是偏好,而不是内心的东西。无论MBTI是否有严谨的心理学理论背书,但归根结底,它也只是一种心理测试罢了,本质上跟星座和杂志边角的心理测试游戏没什么区别。
网上有些过度沉迷于MBTI的人,将它作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并试图用以指导生活,这就有些过犹不及了。
此外,一些科学家还担心人们会因此给自己或他人贴上标签,从而限制了社交圈,并放弃改变性格的可能性。
专家见解
昆士兰大学心理学教授亚历山大·哈斯拉姆(S. Alexander Haslam)曾这样比喻对 MBTI 过度沉迷这件事:
“如果你试图通过MBTI来解开自我的奥秘,就好像你希望通过观看《摩登原始人》这一动画片了解石器时代一样。”
MBTI既然是一个心理测试,那它受情绪、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就都很大。就连被 MBTI测试打着招牌的荣格本人也说过,“人格类型不是静止的,而是随时间‘旋转’。”
没有任何一个人格标签,能完整覆盖所有人,或者说,每一个个体都是具有独特性和同一性的。他人会同你有相似的地方,也固然有完全不相同之处,纵使你们测出了同一个人格类型。
于你而言,过度相信此类测试,会让你在行动和与人互动时产生一些预设,这些预设很难说能将你带向更好的方向,更可能地是让你变得故步自封。比如如果你觉得“某个INFP属性的人可怕”,可能就会主动远离对方,随之丧失一些发展新关系的可能性。
因此,不如把MBTI当个梗玩玩就好了,而你的人生依然拥有无限可能性。
那你是i人还是e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