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存在最大误判,印度低估我军是二流,今天还是这样?
中印两国存在根本性的实力误判,这是导致双方边境冲突和军事博弈的重要原因!虽然中印两国通过多轮军长级谈判缓和边境局势,让对峙一线的解放军和印度军队脱离了接触。
但是中印两军仍然在中印边境的西段、中段和东段部署了大量陆军和空军部队,看似和平稳定的边境局势依然存在极大安全风险,在印军眼里解放军究竟是什么样子?
1 中印边境发生了什么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对于中印两军来说,是第一次正式交手,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解放军以1000多人的伤亡代价,击毙击伤印军4885人,俘虏将官以下3986人,这是一场辉煌的胜利,我军以极小的伤亡打击取得较大战果。
1962年,印度对解放军的实力发生了两大误判,一是误以为解放军战斗经验不足,1962年是什么时候,距离抗美援朝战争只过去了9年,相当一部分解放军基层军官接受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考验,高级指挥员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红军和老八路军。
二是印军基于武器装备的对比严重忽视了解放军的战斗力,当时印度军方对中国军队进行了长时间的侦察和摸底,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低下。
如果只看武器装备的技术参数,当时中国军队不一定能够形成绝对的战场优势,在西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的特定战场条件下,后勤保障的劣势还降低了我军武器装备的效能发挥。
当时的中国军队早已经不是满清八旗兵和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军队,我党完成了这支军队的国家意识改造,建立了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建军理念,部队迸发出了强大的战斗意志,印度军队对此视而不见,这就是说解放军虽然武器装备虽然比较落后,但是确拥有最先进的军队体制和现代化理念,印度军队不吃亏才怪。
近几年以来,中印边境爆发了多次武装对峙,尤以2017年洞朗对峙和2020年加勒万河谷对峙最为严重。
印度军队和中国军队的一线部队在边境发生大规模肢体冲突,甚至发生了流血事件,2020年在加勒万河谷,我军以一人重伤,4人牺牲的代价毙伤俘印军数十人。
二:印度仍然误判了解放军的实力
今天的中国军队有两大优势让印度军队无法企及。
一是解放军的战斗意志还是和当年一样,我军一线斗争的边防部队在对峙和维权行动中表现出了极强的集体观念、英雄主义发挥重要作用,指挥员在冲突和对峙中冲在一线,舍生忘死,战士冲锋在前,绝不后撤。
当晚,印度军队出动整整1个营的兵力压了过来,我军处突分队深陷重围,仍然奋起抵抗,等我军增援部队及时赶到,印度军队战斗力差的弱点暴露无疑,整建制的印度军队连伤兵都不要了,全体跑路保命,上演了我军卫生分队为印军伤兵现场治疗的画面。印度仍然对解放军的真实战斗力存在严重低估,尤其是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战斗意志传统。
其次,印度军队高层对解放军的装备水平也存在低估的情况,导致了误判,看来印度军队只做了表面功夫。
即使中印两军在中印边境发生了武装冲突和对峙,中印边境仍然不是我军的主力方向,在战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军忽视了西南高原方向的预设战场建设,军用机场的数量少,保障航空兵部队作战的能力差。
高原山地方向的我军一线部队和边防部队的装备建设比较滞后,山地部队和重型机械化合成部队的数量少,装备还差。
印度举国之力将军事部署的重心放在中印,印巴方向,支持印度军队向北部方向扩张,印度军队认为中国军队在西南方向的战备力度不足,武器装备水平较差,自己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印度军队的胆子在自我安慰的作用下越来越大。
印度忽视了两大方面,一是中国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如果进入斗争时期,经济发展将让位于国防建设,中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军队提供一切国产武器装备,军队武器的自给率接近百分之百。
中国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让印度望尘莫及。前线机场和永备机场大量建设起来,我军航空兵部队已经实现了常驻高原的能力。
二是中国军队换装新型武器装备的速度,在洞朗对峙和加勒万河谷对峙发生以后,中国军队认识到了印度巨大的战略压力和威胁,解放军西藏军区和新疆军区下属作战部队开启换装模式。
新疆军区合成师下属合成团和西藏军区高原机械化合成旅先后换装99A坦克和15式轻型坦克,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的15式坦克就来自于西藏军区某重型高原机械化合成旅,极大加强了我军高原重装突击能力。
在新装备大量列装的同时,解放军将部署在青藏高原方向部队的落后装备几乎淘汰完毕,印度军队怎么也不会想到,解放军换装速度怎么这么快,自己怎么成了劣势的一方。
不过印度人仍然心存侥幸,重新购买国外先进武器装备的印度军队又陷入某种心理优势,这种心理优势只能带给他们短视和失误的陷阱。
连美国人也不敢将中国军队视做二流对手,印度最好也不要。您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