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三巨头”预计亏损超140亿?猪价啥时候会涨?
最近几年,说起猪肉价格,相信大家都会觉得相当便宜,由于猪肉价格的持续低迷,各家养猪企业都在苦苦挣扎力图求生,面对着持续的亏损,不少猪企都发出了灵魂疑问,猪价到底啥时候会涨?
一、生猪“三巨头”预计亏损超140亿?
据期货日报的报道,国内生猪产能持续居高不下,业界普遍认为,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史上最长亏损期”。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全国生猪现货均价15.00元/kg,较2022年下跌19.27%。
持续低迷的猪价使生猪养殖企业大幅亏损。上市猪企日前披露的2023年生猪销售成绩显示,行业头部企业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均出现较大幅度亏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三家企业合计预亏额超140亿元;2022年同期,牧原股份盈利近150亿元,温氏股份盈利近50亿元,新希望亏损近10亿元。
截至目前,国内生猪价格已连跌三年。在本轮猪价下跌过程中,生猪行业过剩产能去化速度缓慢,猪价连续下跌记录不断被刷新。
从去年看,上市猪企在生猪养殖业务上的全面亏损在预期之内。“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养殖场(户)仅8月和9月实现盈利,其他月份均亏损。按加权平均计算,2023年养殖场(户)每出栏一头商品猪平均亏损76元,是自2014年以来首个全年算总账亏损的年份。虽然2014年生猪养殖也是亏损年,但全年12个月中亏损的月份为9个,2023年却达到了10个,比2014年亏损时间更长。
二、猪价到底啥时候会涨?
近年来,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剧烈的市场波动。特别是2023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内三大生猪养殖企业预计全年亏损总额超过140亿元人民币,如此大亏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呢?
首先,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业在政策鼓励及市场预期驱动下,出现了一轮大规模的投资热潮。新建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等新增投资现象十分突出,这种趋势导致了当前生猪市场进入了一个产能的集中兑现阶段。原本期望通过扩产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行业效率的企业,现在面临的是市场上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产能去化进度受到限制。由于生猪生产周期较长,从母猪繁殖到商品猪出栏通常需要超过一年的时间,因此一旦大量新增产能投入市场,短期内难以迅速调整,造成市场供应整体处于相对充足的态势。
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国内猪肉消费的增长势头明显放缓,并且有达到天花板的趋势。消费者更加注重饮食均衡和营养多元化,对于肉类的选择也日趋多样化,不仅限于猪肉,牛肉、羊肉、禽肉以及水产品等替代品的消费量都在逐年增长。这一结构性变化削弱了猪肉需求端的支撑力,使得即使在季节性消费高峰时期,猪价上涨动力也显得较为乏力。
第三,生猪产业内部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冻品库存问题。在过去猪价高位期间,许多企业为锁定利润或应对未来可能的价格波动,选择将部分猪肉产品冷冻储存。然而,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这些冻品库存未能及时消化,反而持续累积,进一步压低了市场对新鲜猪肉的需求。当市场试图通过消耗过剩产能来提振猪价时,高企的冻品库存成为猪价反弹的重要阻力,不仅抑制了市场价格的回升速度,也压缩了价格反弹的空间。
第四,从长远来看,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正逐渐提高,头部企业的规模化效应越来越明显,这也意味着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面对目前猪肉价格低位徘徊的情况,大型猪企如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新希望等不仅要面对短期的巨额亏损压力,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以适应市场的严酷竞争。只有那些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优化管理流程、实现高效生产的养猪企业,才有可能在长时间的低价环境中生存下来,并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格局和猪价的长期走势。
展望未来,生猪价格可能会长期处于低位徘徊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只有那些具备强大成本控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养殖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取得发展。